作為2016年財稅領域的核心工作之一,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最終交出減稅5700多億元的成績單,實現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當然,具體到企業層面,存在部分企業稅負并未降低、甚至增加的情況,而這與企業自身經營模式和原營業稅制度下特殊的管理體制有關。從2016年GDP增速6.7%,稅收收入增速4.3%來看,確實實現了整體減稅。

總理報告中的“財稅干貨”大盤點
3月5日,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財稅干貨滿滿,解讀如下:
“積極有效”是2017年財政政策的主基調。主要包括三點:一是赤字率保持3%不變,隨GDP增長,財政赤字規模將達到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二是減稅降費騰空間,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減少涉企收費2000億元左右,為企業騰出發展空間;三是在赤字率不變和減稅降費的前提下,財政支出結構向“補短板、惠民生”方向傾斜,把錢花到對老百姓更實惠的地方。
第一,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由四檔稅率簡并至三檔。全面營改增試點后增值稅有四檔稅率(不考慮零稅率),17%、13%、11%和6%,三檔征收率,5%、3%和1.5%。增值稅的優勢在于其“中性”,對經濟扭曲較小,但這種優勢的發揮需要以簡潔的稅率結構為前提。多檔稅率會扭曲企業行為,對納稅人遵從和稅務部門征管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簡化稅率勢在必行。報告中未明確指出從四檔稅率簡并為三檔后將取消哪一檔,或作何種調整。從社會輿論來看,取消或大幅降低17%稅率的呼聲較高,但綜合考慮財政收入壓力和改革成本,取消用于糧食、自來水、天然氣、圖書等基本生活用品的低稅率13%,簡并至11%可能更為可行。當然,這只是增值稅稅率結構簡化的第一步,未來隨著征管水平的提高,直接稅收入的增長,稅率結構必將進一步簡化,17%的高稅率也有望降低。
第二,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根據財稅【2015】34號和99號文,年應納稅所得額小于3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一類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實際相當于10%,而這一優惠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元的企業,促進小微企業發展。
第三,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根據財稅【2015】119號文,研發費用可加計扣除50%,現在將比例提高到75%,進一步鼓勵研發,減輕科技型中小企業負擔。
前段時間,“死亡稅率”曾甚囂塵上,引發社會對企業負擔的廣泛關注。事實上,企業負擔不僅來源于稅收,更來自于各種收費。因此,要“五位一體”減費2000億元。
第一,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第二,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項目再減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項目要盡可能降低收費標準。第三,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違規收費。第四,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第五,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
雙線即收支兩條線。從支出線看,要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從收入線看,要加快制定收入劃分總體方案,健全地方稅體系。全面營改增試點以后,中央與地方財源的分享在1994年確立的分稅制的基礎上作了調整,“五五分成”的方案作為一種過渡性的制度安排,不足以應對未來形勢的變化。尤其在地方稅主體稅種缺失(營業稅取消)的背景下,健全地方稅體系的現實需要決定了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消費稅等具有地方稅屬性或可能轉變為地方稅的稅制改革依然在路上。
在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赤字率保持不變,而財政支出剛性依然很強,這意味著財政收入壓力巨大。這要求財政收入,尤其是稅收收入要實現“結構轉向”,從“增量突破”轉向“存量挖掘”。即通過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加強稅務稽查力度,縮小納稅人的逃稅空間,減少稅收流失,實現稅收增長。借力“互聯網+”和大數據,利用“金稅三期”,使過去應征未征的收入不再流失。由此對納稅人的合規經營、自覺遵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稅源非常重要,而納稅人依法納稅、自覺遵從水平的提高也必將推進這個社會的文明進程。

贛州恒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聯系電話:13970709209(鐘)
公司電話:0797-8373189
公司傳真:0797-8326289
公司郵箱:gzhccpa@163.com
公司地址:贛州章貢區贊賢路森林公館8棟703室(市政府北門對面)